.
兒童癌病基金 關愛同行逾三十載
兒童紓緩服務基金
兒童紓緩服務基金

陽光小子

陽光小子

慕德的故事

Self Photos / Files - Mo-tak

「將來是光明的,因為沒有人希望自己的將來是迷惘與灰暗的。」慕德說。

 

從外表看慕德的臉蒼白和頭髮稀疏,不難看出她曾患病,但她的笑容和處事積極的態度,卻要訴說出她在病魔困擾以外的其他故事。

 

在一九九六年頭,慕德証實患上體內有星狀細胞瘤,癌細胞影響她的腦部和脊椎,自此她便要經常進出醫院。

 

慕德生長於一個宗教背景濃厚的家庭,爸爸是牧師,一家人都是基督徒。信仰的力量,自然成為慕德度過難關的支柱。住院期間,最難忘的經歷是手術傷口癒合後要把縫合傷口的釘拔去,拔每一根都令她痛不欲生。她便以禱告的方式來減輕自己的痛楚。結果她果然在主觀的感受上,覺得痛苦減低了。「就只像打針一般,不再是很痛了。」慕德說。

 

回看幾年的住院歲月,慕德坦言有得着亦有失去。她特別感謝身邊愛護關心她的人。「病後最大的得着是發覺很多人愛護自己,有很多人來探我。」慕德說。

 

最喜出望外的,算是慕德藉着患病的經歷可與年紀相若的哥哥重建關係。「現在,哥哥有時對我很溫柔。他會輕聲叫我『慕德』,又會來醫院探我,帶來我喜歡吃的食物。」慕德說。這些濃濃的兄妹情並非沒有遇過低谷和考驗。 回想慕德在早期發病的階段,當時只有十一歲的哥哥正值反叛時期,對妹妹生病的事實極為抗拒,時常鬧情緒。兄妹的關係變僵了,而哥哥的情緒時常換來家人的苛責,家庭氣氛一度變得緊張。

 

 幸好這段艱苦的歲月終於過去了,慕德和哥哥也長大了。哥哥變得溫柔體諒,而慕德亦明白哥哥所受的壓力,彼此也藉「癌病」學懂了什麼是愛。 

 

慕德認為癌病最大的後遺症就是損害了她的記憶力。她自覺記性差了。「醫生說最近轉的新藥會影響記憶力,我真的察覺自己在思想上緩慢了,我十分擔心。」慕德說。「例如心想說壽司兩個字,我要想很久很久才想出來,之後又要用九牛二虎之力才會寫出來。」  有一個晚上,慕德的媽媽來替她洗澡。可是,慕德卻完全想不起這件事。在第二天還與媽媽爭論。「我是完全想不起來,到現在也一直想不起。自己以前的記憶力很好,現在弱了很多。」慕德有點嘆息。

 

雖然癌病偷走了慕德部份的記憶,她並沒因此心灰意冷,仍堅持努力學習。在校內繼續用心上課,老師被她的上進心感動,常讚賞她上課用心和做事認真。雖然慕德失去了一些認知能力,她用後天的意志和不撓的決心去彌補了身體上的缺陷。

 

慕德復課之後,並沒有感到與年紀較小的同班同學有距離,反而更珍惜現在的學習機會,還參加外展訓練課程,以積極樂觀的心和對信仰的堅持來跨越另一次挑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