溫暖的科技
先進的科技常給人冰冷的感覺。這次醫院遊戲師(註:現稱兒童醫療輔導師)藉着科技,為被分隔的孩子和父母連繫上,原來科技也可以是暖暖的。
淼淼是一名患有神經母細胞瘤的六歲男孩,因先天的聽力問題,他要佩戴助聽器,平日能以簡單手語與人溝通。為治療神經母細胞瘤,淼淼須接受五天的高濃度放射性藥物治療,期間除了必須的醫護程序外,淼淼只能獨自一人逗留隔離病房內,每天爸爸和媽媽只可隔著鉛製屏風陪伴他十數分鐘,避免吸收過量幅射。
以往要進行這高濃度放射性療程,病童只可靠電話與外界通訊。若掛念家人,也只能靠照片得到安慰。聽障令淼淼在隔離期間無法以電話與父母通話,五天的隔離對只有六歲的淼淼來說是一個艱巨的任務。
醫院遊戲師嘗試利用新的通訊方式,協助淼淼克服隔離的障礙。若透過手提電腦作視象通訊,步驟繁複,哪怕只是一個簡單的錯誤也可能令通訊無效,更遑論要六歲的淼淼獨自處理。平板電腦的操作相對簡單得多,可惜隔離病房只有固網上網系統。經過遊戲師反覆嘗試,終於將病房原有的固網上網系統接駁無線路由器(wireless router),將固網上網系統轉化為無線上網,淼淼便可輕易地和父母視象通訊,減少因隔離而帶來的壓力。
解決了溝通的障礙後,醫院遊戲師還用玩具幫助淼淼明白隔離病房的環境和治療的安排。在小小模型病房內,男孩公仔就躺在床上,由他愛玩的超人玩具相片、常用玩遊戲的手提電腦和平板電腦紙模型陪伴他。醫院遊戲師把紙板爸爸、媽媽、護士放在另一個地方,令淼淼明白雖然他們不在房間內,但他們會從護士站的閉路電視畫面看着淼淼,好好看顧他。
最後,遊戲師留下了手偶公仔,代替自己陪伴淼淼一同應付治療。經過一晚淼淼指住手偶風褸上的圖,又指住遊戲師風褸上的圖,用口形表達「C」「C」「F」。那刻真的很感人:遊戲師感受到被淼淼接納,也確定了此等工作的價值。
利用平板電腦作視象通訊在威爾斯已廣被其他適齡病童使用,因病所帶來的疏離和孤單感也會相應減低。醫院遊戲師的使命,正是希望透過不同方法,令病人能更好地應付治療和住院生活,把患病的經驗變成成長的機會!
《童心》第四十三期(2013年2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