始創時期
1988年,才三歲的周卓軒確診患上白血病,在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兒童癌症病房留醫。他與癌病作戰,母親天天在病床前守候。醫生說卓軒只有一成的存活機會,幸而他對化療有良好反應,結果完全康復。
我們會說,周卓軒是個幸運兒。那時候,家長和公眾大多誤解兒童癌症病因。病童家屬沒有支援,一些病童對癌病療法反應欠佳,家人別無他法,只好祈求上天庇佑,禱告奇蹟出現。
1989年春天,周卓軒的母親與一群熱心的醫生、護士、癌病兒童的家長和善心人成立委員會,為兒童癌病基金的使命播下種子,以改善癌病兒童及其家人的生活質素、協助醫生提高病人存活率,及撥款資助公立醫院兒童腫瘤科更新儀器和改善服務。
同年稍後,香港電台電視部製作一輯紀錄片,報道癌病兒童的困境。節目播放後,香港電台電視部更與南華早報合作,發起每年一度的聖誕老人愛心大行動(愛心聖誕大行動),為關注兒童的慈善機構籌款和喚起公眾的意識,這項籌款運動一直舉辦至今。隨後兩年,香港各方熱心市民大力支持基金,自此以後,基金工作惠及更多癌病兒童和數以千計的病童家庭。
我們用初期的善款來聘請護士輔導員和臨床心理學家。隨後的工作是在醫院的兒童腫瘤科病房開設前所未有的遊樂區,推出醫院遊戲服務(現稱兒童醫療輔導服務),並為此建立遊戲義工網絡。接著,我們為病人和他們的家人籌辦社交活動和支援小組,這也是首創的服務。對於有需要的病人,我們亦開始提供經濟援助。
基金善款逐漸增加,我們更協助醫院添置必需用品和先進醫療儀器,並開始贊助醫護人員前往海外培訓和邀請專家到香港講學,及撥款開發第一個病人數據庫。